当前位置: 首页 > 足球 > 中超

谁真正拥有中国足球

2025-09-09 18:38:28
来源:微博

北京国安是一家拥有金句生产传统的俱乐部。旧语言是“不符合市场规律”,新语言是“谁真正拥有俱乐部?”

确实不是国安球迷,但也可审美国安。虽身处等级森严的首都,国安倒没有太多官场体制味儿,能闻到一半部队大院味儿、一半市井胡同味儿。国安喜欢较真。罗宁一句“不符合市场规律”看似无奈,哪有万庆良(已落马)在恒大冲超庆功宴上喊出“足球就是要燃烧人民币”那般春风得意,但大浪淘沙后,大家才意识到职业足球的紧箍咒语正是罗宁那句话。罗宁说的是方法论,周金辉说的是世界观。“谁真正拥有俱乐部?”周老板在职业联赛新的节点上抛出了终极命题,那股子较真劲儿不亚于柏拉图向苏格拉底请教“到底什么是幸福”。

国安球迷。图源:@XUEYI1992

周金辉此言一出,我第一反应是,王健林和许家印断然不曾想过这个问题,张近东应该也没有。陈戌源百分百没有。张玉良可能在申花球迷抗议俱乐部改名绿地的时候略微想过,但很难想彻底。谷际庆在接受蓝魔喇叭训话的时候可能有些感触。我不确定周金辉在2018年、2019年还拥有奥古斯托和比埃拉的时候是否想过,但作为职业联赛后金元时代的民营企业家代表,这话从他嘴里出来似乎是水到渠成的,眼下所有俱乐部老板或管理层里,周金辉的浮沉感与执念感都是最强的。不过我认为周金辉这次的命题思考绝不来自于一次球员跟球迷的赛后冲突那么简单,他真正要解决的也不是球员和球队的情绪问题。

这当然是个开放性的提问,每一种答案都很重要,每个维度上的足球从业者都可以换一种维度去思考,媒体能做的则是尽量站在全部维度上去思考。

国安球迷。

俱乐部在任何一种土壤里,当然都是属于球迷的,如果一场比赛没有观众,这比赛就没有任何产品层面的价值,也就没有任何社会价值、市场价值、文化价值。近两年中超球迷文化有一波迅猛发展,球迷群体的存在感和话语权高于过往(经济下行、老板收敛、消费者强势),主场上座率和远征军人数都在上升,这是周金辉在这个时候抛出这个问句的背景之一。

俱乐部是球员的,如果没有运动员,这个产品首先就不存在,从打工人的角度来想,我不会忽视球员的努力。我不会说中国球员的收入不合理。不过我确信中国球员之所以收入那么高不是取决于他们的水平,而是取决于中国球迷的基数。

蓉城球迷

俱乐部肯定是投资人的。说实话,中国的职业俱乐部基本上是投资人的政商杠杆,当然这跟情感层面的个人喜好、责任感、使命感并不矛盾,这也是大家都尊重河南胡葆森而不太尊重张近东的原因。

俱乐部一定是地方政府的,国资投入多少,体育局、公安局按什么指令配合,地方一把手对足球的态度,直接决定俱乐部的生存环境。考虑到最近各地方联赛的热闹场面,这个土壤问题就更复杂也更清晰了……

最近,上面发了一份正式文件,大概意思是,往后搞中国职业足球,还是要靠政府主导和市场活力双管齐下,不能完全靠政府投入,也不能彻底交给市场。我不认为这世界上有绝对真理,我希望在我们的“特色”里也可以找到某种局部平衡,何况除此以外我们也别无他法。

我能感受到周金辉发言的真正用意: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受制于一些定量,也依赖于一些变量,而以球迷基数支撑的市场是最大的变量。虽然球迷群体对俱乐部的感情是最纯粹的最坚固的,但他们也是整个产业中利益驱动最少的群体,几乎只系于感情本身,所以他们既是最大基本盘也是未来发展空间里的最大变量。周金辉的发问不仅是一个认知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关乎存亡的终极问题。这个问题适用于所有职业俱乐部,也适用于苏超、湘超、川超。

点到为止吧。当一个俱乐部投资人问出这么一句话,不要觉得唏嘘,要觉得这是一种进化且在未来会有回响。​​​​

最新资讯
最新录像
最新集锦
热词推荐